綠簑鷺
[英名]:Striated Heron
[學名]:Butorides striatus
[科名]:鷺科
[別名]:綠鷺、打魚郎
[特徵]:體長52公分,羽毛灰綠色,腹部的顏色比較淺一些,頭頂上有一簇黑色的長羽,喙黑色,腿淡黃色至橙色。雄雌的區別不大。幼鳥的顏色比較淡,背部 有深棕色的羽毛,翅膀上有白斑,頸和胸部是棕色的,帶有白色的條紋。腿淡綠色。
[習性]:隱蔽地生活在河流和湖泊的岸邊、沼澤和紅木林茂密的植物。一般不動地在岸上等候,頭縮在肩間,身體直立。有獵物來到會向前伸長頭頸捕食。
河烏
[英名]:Brown Dipper
[學名]:Cinclus pallaii pallasii
[科名]:河烏科
[別名]:褐河烏
[特徵]:體長22公分,全身咖啡色,喙及腳黑色。眼環較淡,並有透明白色的瞬膜,以利於水中覓食。棲立時尾短常往上翹。亞成鳥,全身羽毛具淡色羽緣。
[習性]:在溪流環境捕捉小型昆蟲,練就了一身潛水的好本領,透明的瞬膜是牠潛水時的護目鏡,連水中的昆蟲也逃不過牠的獵捕。喜歡站在溪流中央的石頭上活動,時常會有一蹲一距的動作,不時上下擺動,或突然飛入水中覓食。飛翔速度快,邊飛邊叫,鳴聲清脆而響亮。據說是牠在吵雜的溪流環境中傳達訊息的特殊方法。
[分佈]:分布於南亞和東亞。在中國、蒙古、越南、寮國、柬埔賽以及喜馬拉雅山脈等都有記錄。台灣則出現於海拔高度100至3000公尺林區的溪澗流域等地。
[繁殖]:繁殖季時常見其嘴上夾著數隻水生昆蟲,忙碌於餵食雛鳥。在淺水區則以涉水探頭方式捕捉獵物。警覺性強,停棲時常會蘿蔔蹲及抬頭注意四方。河烏的 繁殖期可達半年之久,每年二月還在隆冬時分,河烏就開始育雛的工作,是本島的留鳥中最早。得尋找溪流岸邊的岩壁縫隙、洞穴或人工涵洞等環境,以苔蘚或草莖 築巢,巢形為碗狀,每巢會有4或5個蛋。親鳥們輪流分擔孵蛋與育雛的責任。大概到了五月以後,晚熟性的雛鳥才不再需要河烏爸爸媽媽的照顧。
[相似鳥種]:河烏和小剪尾同是河川環境的生態指標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