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2月24日 星期四

黃嘴天鵝(大天鵝)


黃嘴天鵝
英名:Whooper swan
學名:Cygnus cygnus
科名:雁鴨科
別名:大天鵝
特徵:體長約140cm,在台灣為迷鳥。全身體羽為白色。嘴基黃色,並且延伸到鼻孔以下。嘴的端部和腳黑色。身體豐滿,長脖子。腿部較短,腳上有蹼。
習性:棲息於湖泊、河灣、河口及沼澤地帶。喜好浮游於寬廣的水域,繁殖期成對活動,幼雛孵出後隨親鳥活動,直至遷往度冬地。度冬時會集成數十至數百的大群。主要以水生植物為食。
分布:格陵蘭、北歐、亞洲北部,度冬在中歐、中亞、日本、中國。在中國新疆巴音布魯克、內蒙古及東北等地繁殖。冬季遷徙至華中及東南沿海地區度冬。
在臺灣地區為迷鳥,僅於1969年前,於羅東出現的記錄。





東方白鸛(送子鳥)

東方白鸛
英名:Oriental White Stork
學名:Ciconia boyciana
科名:鸛科
別名:老鸛
特徵:長而粗壯的嘴十分堅硬,呈黑色,僅基部綴有淡紫色或深紅色。嘴的基部較厚,往尖端逐漸變細,並且略微向上翹。眼睛周圍、眼線和喉部的裸露皮膚都是朱紅色,眼睛內的虹膜為粉紅色,外圈為黑色。身體上的羽毛主要為純白色。翅膀寬而長,上面的大覆羽、初級覆羽、初級飛羽和次級飛羽均為黑色,並具有綠色或紫色的光澤。初級飛羽的基部為白色,內側初級飛羽和次級飛羽的外除羽緣和羽尖外,均為銀灰色,向內逐漸轉為黑色。前頸的下部有呈披針形的長羽,在求偶炫耀的時候能豎直起來。腿、腳甚長,為鮮紅色。
習性:繁殖期主要棲息於開闊而偏僻的平原、草地和沼澤地帶,特別是有稀疏樹木生長的河流、湖泊、水塘,以及水渠岸邊和沼澤地上,有時也棲息和活動在遠離的居民區,具有岸邊樹木的水稻田地帶。
分布:俄羅斯遠東西伯利亞東南部,西至布拉戈維申斯克,南到興凱湖。







2015年12月21日 星期一

太魯閣族


傳統上,過去太魯閣族的男性,婚姻條件是獵首及具有高超的狩獵技巧(唯有已獵首過及擅於狩獵,男子才有資格紋面),其次是守規矩與心地好,有財產及身體強壯則是更次要的條件;女性的首要條件是會織布(女子會織布才能紋面,紋面的女子才算是美麗的),其次則為勤勞、會持家及心地好。而在男女關係之間,傳統祖靈的信仰及恐懼深植於人心之中,因此族人有著極嚴格的規範:不允許未婚的青年男女或已婚的人有越軌的行為或動作。

2015年12月6日 星期日

丹頂鶴

z_MG_6145c丹頂鶴
英名:Red-crowned Crane
學名:Grus japonensis
科名:鶴科
特徵:體長 150cm,全身雪白,前額是黑色,頭頂皮膚裸露呈鮮紅色,似肉冠狀,所以頭頂紅色的部分是沒有羽毛的。丹頂鶴有諸多不同用意的叫聲,當牠們談戀愛時,叫聲尤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。丹頂鶴在鳴叫的過程中會漸漸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,接著相互在對方面前跳舞,進行重要的求偶儀式,配對後的丹頂鶴堅守一夫一妻制。
習性:雜食,以昆蟲、水生無脊椎動物、魚、兩棲類及囓齒類為食,也會吃蘆葦、草及其他植物。
分布:俄羅斯東南部、中國東北部、南韓、北韓及日本北海道釧路等東北亞地區。牠們棲息於布滿蘆葦、莎草、水蠟燭等高草沼澤,以及寬闊的草生地環境。

z_MG_6067c

z_MG_6109c

z_MG_6124c

z_MG_6136

2015年12月1日 星期二

赤頸鶇

z_MG_5943 赤頸鶇
英名:Red-throated Thrush
學名:Turdus ruficollis
科名:鶇科
別名:紅脖鶇
特徵:體長25cm,上體灰褐,腹部及臀純白,翼襯赤褐。 雌鳥及幼鳥具淺色眉紋,下體多縱紋。虹膜-褐色;嘴-黃色,尖端黑色;腳-近褐。會發出各種單聲或連音的「查」、「嘁」、「唧」音。
習性:在森林邊緣的開墾地及農地活動,頭常高抬,在地面做系列長距離跳躍。性羞怯,受干擾時會快速飛到附近樹上或灌叢躲藏,落下時尾常豎起。在地面及樹上覓食,攝取昆蟲、蚯蚓、蝸牛,以及漿果和松子等為食。
分布:於前蘇聯、蒙古、伊朗、阿富汗、巴基斯坦、孟加拉、尼泊爾、不丹、緬甸、西歐、阿拉伯、葉門以及中國大陸的東北、新疆、內蒙古、青海、甘肅、河北、北京、陝西、四川(美姑、德格四川)、湖北、雲南、西藏等地。

z_MG_5945

z_MG_5947

z_MG_5920

z_MG_5929

2015年11月20日 星期五

魚鷹(Osprey)

z_MG_5103c魚鷹
英名:Osprey
學名:Pandion haliatus
科名:鷹科
特徵:體長56~62 cm,大型猛禽,頭至頸部為白色,下頸有一褐色斑環帶。雙翼狹長,翼下覆羽與胸腹連成白色三角形,滑翔時雙翼曲折弓成M字型;有一條寬長的黑色過眼線,是最明顯的識別特徵。尾短。細長的鼻孔進入水中時可以關閉。全世界一科一種,有互助行為,雌鳥體色較淡,體型較大,飛翔時看得到翼角的明顯黑斑。嘴爪彎曲銳利,善於捕抓水中魚類。
習性:以魚類為食,抓到獵物後會攜至高處或河灘上進食。常於水面上空飛翔尋找獵物,可短暫定點於空中,偶會全身衝入水中再衝出飛起。為春秋過境及冬侯鳥,在臺灣並不常見,出現於海岸、河口、湖泊水庫等。對人工環境適應力佳,常停於電塔、電線桿頂端;在國外有使用人工巢架的例子。

z_MG_4291c

z_MG_4292c

z_MG_4545c

z_MG_4667c

z_MG_4675c

z_MG_5047c

z_MG_4652c

2015年11月14日 星期六

黃裳鳳蝶

z_MG_3880c 黃裳鳳蝶
(鳳蝶科)展翅 110 - 130 mm,雄蝶下翅表面黃色,翅緣具黑色斑,雌蝶後翅表面具黑色斑塊,呈黑、黃相間的斑紋。以馬兜鈴等植物寄主。分布於低海拔山區,全台都有分布但以墾丁、台東地區較常見。蛹以絲吊掛,稱帶蛹或吊蛹,頭端附著於枝條上。蛹散發出金黃色的光澤,蛹腹背有2對角狀突起。

z_MG_3881

z_MG_3824c

z_MG_3874

z_MG_3901

z_MG_3902

2015年10月28日 星期三

紋翼畫眉

z_MG_9918紋翼畫眉
英名:Taiwan Barwing
學名:Actinodura morrisoniana
科名:畫眉科(Timaliidae)
別名:台灣斑翅鶥、栗頭斑翅鶥
特徵:體長約18cm,喙部為黑色、腳呈粉肉色 ,頭部圓渾並帶短羽冠。全身羽色大致為灰、栗二色,頭部暗栗色,頸背及上胸則雜有灰褐色覆羽並帶灰黑色縱狀斑紋。最明顯之特徵為尾羽呈黑褐相間的橫斑,故有「紋翼」之名。雌雄形態特徵並無明顯差異。
習性:喜跳躍不擅飛行,但動作遲緩較不靈活,警覺性低,多三五小群出現於中高海拔的闊葉林或混合林中。常於樹幹上走動,偶爾會到林下的灌木叢中覓食,以昆蟲為主,偶爾也以果實和種子為食,為雜食性鳥類。喜鳴唱,其聲輕柔,警戒時則較粗啞且短促。

z_MG_0101c

z_MG_8221c

z_MG_9507

z_MG_9137

z_MG_8865

2015/10/27 拍攝於南投杉林溪

2015年10月7日 星期三

斑尾鷸

z_MG_5296c斑尾鷸
英名:Bar-tailed Godwit
學名:Limosa lapponica
科名:鷸科
特徵:體長40分,嘴長而尖,向上微翹,先端黑褐色,嘴基粉紅色。腳暗灰色。雄鳥繁殖羽從頭部、頸部延伸到體下為栗紅色,頭頂及過眼線略暗色。 夏羽時下身幾全為濃栗色,無任何斑紋,冬羽時胸、腹側有淡紋(黑尾鷸則無)。飛行時可見白腰,尾羽有橫紋,翼帶不明顯。
相似鳥種:黑尾鷸,重要差別為斑尾鷸嘴形略為往上翹。

z_MG_5109c

z_MG_5213c

z_MG_5274c

z_MG_5089c

2015年9月12日 星期六

三寶鳥(佛法僧)

z_MG_9180c 三寶鳥
英名:Dollarbird
學名:Eurystomus orientalis
科名:佛法僧科
別名:佛法僧
特徵:體長 27公分,身體背面藍綠色,頭部和臉黑褐色,大部分飛羽和尾深藍色。喉部藍色,身體腹面藍綠色。兩翼背面和覆面都有鮮明的大型淺藍色斑塊。喙鮮紅色,尖端帶黑色有鉤,喙粗厚、基部很寬。眼眶和腳暗紅色。亞成鳥喙黑色。
習性:喜停高聳高壓線塔的頂端及樹枝頂端。
分布:分布於西伯利亞東部,中國東北、華北、華中、東北亞以及喜馬拉雅等地方。冬季南遷至華南、東南亞和印度等地避寒。

z_MG_9012c

z_MG_9122c

z_MG_9103c

2015年9月9日 星期三

黑腹燕鷗(黑腹浮鷗)

zz_MG_1421c 黑腹燕鷗(黑腹浮鷗)
英名:Whiskered Tern
學名:Sterna acuticauda
科名:鷗科
別名:鬚浮鷗
特徵:體長約25cm。夏羽:喙和腳為暗紅色,頭頂到後頸黑色,雙頰至頸白色,胸腹部深灰黑色,其餘大致上呈灰色。冬羽:喙和腳為黑色,頭頂具有黑縱斑,頸後黑色與眼後黑縱斑連成一線,頰至胸腹部白色,其餘大致上呈淺灰色。
習性:習慣水面來回低飛,以淺啄的方式覓食,亦會在空中定點淺啄水中獵物,偶爾也俯衝至水裡捕捉小魚。

zz_MG_1687c

zz_MG_5361c

zz_MG_5440c

zz_MG_7788c

zz_MG_7972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