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4月21日 星期四

高蹺鴴

x_MG_4599高蹺鴴
英名:Black-winged stilt
學名:Himantopus himantopus
科名:長腳鷸科
別名:黑翅長腳鴴、長腳仔雞、高蹺鷸
特徵:體長32公分,腳細長且呈鮮紅色之涉禽。雄鳥臉部、頸部、體下白色,頭後與後頸顏色變異大,從全黑到全白都有,背部與翅膀黑色帶有墨綠色金屬光澤,腰部及尾羽白色,腳極為細長。雌鳥整體似雄鳥,但背部與翅膀為黑褐色且無金屬光澤。幼鳥似雌鳥,但背部與翅膀帶有褐色鱗斑。成鳥嘴喙黑色,幼鳥嘴基部粉紅色;成鳥腳紅色,幼鳥腳粉紅色,眼紅色。
習性:出現於濱海濕地如水田、草澤、湖泊、魚塭或河口等地。通常成對或成小群出現,台江地區全年普遍易見,冬季時數量更多,且有大群聚集的現象,顯見有冬候鳥族群。通常以魚類、小型無脊椎動物、甲殼類或蝌蚪為食;飛行時會發出刺耳帶金屬音的「ke~ke~~」聲。繁殖期築巢於魚塭或廢棄鹽田等濕地的土堤上,遇有其他鳥類或天敵靠近時親鳥會離開巢位大聲鳴叫,並飛到空中後俯衝作勢攻擊。

2016年4月15日 星期五

小啄木

rr_MG_0268小啄木
英名:Gray-capped Pigmy Woodpecker
學名:Dendrocopos canicapillus
科名:啄木鳥科
別名:樹醫生
特徵:體長17公分,頭上至後頸灰黑色,背及尾上覆羽黑色,下背及腰白色而有黑色橫斑,雄鳥後頭兩側各有一紅斑,雌鳥則無。腮及頸側和喉為白色,體下灰褐色,嘴黑色、腳鉛灰色。食性以昆蟲或植物之果實為主食;飛行時呈波浪狀,常攀爬於樹幹上以尾羽抵住樹幹,用堅硬之嘴快速敲打樹皮,啄食其中之昆蟲;常棲息於樹林,築巢樹洞中,雛鳥為晚熟性。發出「嗶、嗶」的響亮叫聲。
習性:多攀爬於樹幹或樹枝上找尋樹幹內或樹皮縫內之昆蟲。
分布:於亞洲,如西伯利亞東南部、朝鮮半島、中國東半部、喜馬拉雅山區、中南半島、海南島、台灣、馬來半島及蘇門答臘、婆羅洲等地。
相似鳥種:大赤啄木(為較大黑白色系啄木鳥,其下腹與尾下腹羽為紅色)

rr_MG_0987

rr_MG_0969

rr_MG_0976

rr_MG_0979

2016年4月14日 星期四

中杜鵑

rr_MG_7767c 中杜鵑
英名:Himalayan Cuckoo
學名:Cuculus saturatus
科名:杜鵑科
別名:筒鳥、公孫
特徵:體長31公分,雄鳥:頭、喉及前胸為淡灰色,背部則呈深灰色,下胸及腹部白色,密佈有黑色帶狀的橫紋,眼環跟腳黃色。雌鳥似雄鳥,上胸至頸側偏棕色。雌鳥有赤色型,除腹部似雄鳥外,其餘全身紅棕色,密佈黑色橫紋。
習性:通常單獨行動,棲息於森林上層,警覺性高,分布範圍極廣。鳴叫時頭、尾向下擺動,胸、腹則隨之壓縮震動,甚是有趣。不築巢,將自己的蛋下在別種鳥類的巢裡,杜鵑雛鳥會先孵化出來,並將其他鳥蛋推出巢外,以奪取寄主的照顧。一般寄生在鶯科鳥類巢中,在台灣曾發現寄生在褐頭鷦鶯及灰頭鷦鶯巢中。
分布:分布於北從西伯利亞至日本、南從亞洲經巴基斯坦至喜馬拉雅山脈、印度、緬甸,南至澳大利亞,包括中國大陸東部、南部等地,主要生活於較茂密的山林。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尼泊爾。

rr_MG_7823c

rr_MG_7756

rr_MG_7481c

rr_MG_7505c

rr_MG_7641c

rr_MG_79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