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3月18日 星期一

漂浮木之美

z_MG_5141p漂浮在貯木池內的原木,各個獨特造型,看似動物造型,也似創作雕塑之物,與水倒映出一幅美麗的佳作。

2013年3月13日 星期三

栗小鷺

a_MG_3945

栗小鷺
英名:Cinnamon Bittern
學名:Ixobrychus sinensis
別名:田車仔、紅雞仔(閩語)
科名:鷺科(AREDEIDAE)
特徵描述:全長36公分。嘴黃色,上喙黑褐色,雌雄體色不同。雄鳥:頭、後頸至體上大栗紅色,前頸至體下淡栗色,頸中央有黃黑色相雜的粗縱紋,旁佈數條淡黃褐色縱紋,胸側有黑、白色斑點,腳黃綠色;飛行時全翼上下、尾羽均為栗紅色,與體背色相同。雌鳥:體上為栗褐色,體背、翼上覆羽滿佈黃白色斑點,體下為淡黃褐色,暗褐色緃紋顏色較雄鳥深。亞成鳥體上及體下色澤更淡,斑點更多。
族群分布:廣泛分佈於東亞,南亞,在台灣大都見於平地。常出現在水塘邊、沼澤區,平時擬態不動的站在沼澤水邊,具有極良好的保護色,個性羞澀機警,並不容易發現。
生態習性:栗小鷺性隱蔽,喜貼近草叢低空飛行,常單腳佇立於水澤邊草叢間不動,頸部向上伸直作擬態狀,因為其頸部特有的黃褐色縱紋可模擬枯黃的蘆葦及草枝,是極佳的保護色及擬態行為。常於草澤間覓食小魚、蝦、蛙類及水生昆蟲。繁殖期為5-7月,築巢於沼澤地,水稻中或池塘堤岸上的草叢中,每年產一窩,每窩蛋2-4枚。
相似鳥種:栗小鷺的棲息性、習性和食性均和黃小鷺很接近。黃小鷺體上、翼、覆羽黃褐色,初、次級飛羽、尾羽黑色,容易區分。秋小鷺體背紫栗色,翼覆羽黃褐色,呈現明顯對比,且初、次級飛羽、尾羽為黑色。

a_MG_3964a_MG_3979a_MG_4020

2013年2月28日 星期四

落地生根

f_MG_9982

落地生根,又稱葉生、天燈籠、大還魂、倒地蓮、倒吊蓮、打不死,原產地為非洲。由於若將其葉放在泥土中,葉邊的一點即能發芽生長,不必依賴種子繁殖,故名落地生根。若將它屈折或打斷,其葉著地即能生長,故亦有打不死之名。具有止血、消炎、止痛、消腫解毒之功效。但脾胃虛寒者慎服。此外也可做切花、盆栽、花壇和庭園露地栽培。
別名:因為花的形狀好像許多燈籠倒吊著,所以在民間也叫做燈籠花ˋ吊鐘花等名稱,落地生根是民間常用的藥用植物,生性耐建,和景天科其他著名植物如長春花、石蓮花都有極強的生命力,因此有長壽與堅忍的代表寓意。
花:在早春的時候,從植株中央會抽出一條堅硬的花莖,呈現圓錐花序頂生花排列,所產生的筒狀花下垂倒吊,筒狀花初期為綠色,等到慢慢成熟之後會變成紅褐色,花後會產生許多帶刺的小種子,可以用來繁殖。
 f_MG_4843f_MG_2693f_MG_2699f_MG_2708f_MG_2734

2013年2月27日 星期三

紅頭伯勞

bird0489
紅頭伯勞  Bull-headed Shrike
伯勞科
雄鳥頭上至後頸紅褐色。背至尾上覆羽、肩羽黑褐色。翼黑色,有一白斑。眉黃白色,過眼線黑色,頰、喉黃白色,胸以下淡褐色,胸側至脇橙黃色。夏羽:頭略帶灰色,腹面羽色較淡。
雌鳥頭上至後頸紅褐色,背褐色。翼、尾羽黑色,略帶紅褐色。眉斑細,白色;腹面淡褐色,羽緣褐色,呈波浪狀。
bird0719
b_MG_0503b_MG_0704

 

2013年2月25日 星期一

水黄皮

0f100水黄皮  蝶形花科   Pongamia pinnata
因葉似「黃皮」而稱「水黃皮」。葉片搓揉有青臭味,
於夏末落葉。春秋兩季開紫色芳香小花,能吸引蜜蜂授粉,
於四、十月結果。莢果可漂浮水面,由溪流傳播。

0f83430f83450f84270f84360f102

2013年2月21日 星期四

葦草蘭

f_MG_6026

葦草蘭  蘭科(Orchidaceae)
別名:中國鳥仔花、竹葉蘭、鳥仔花。
莖叢生,直立,高可長到2m。葉長條形,互生。花序生於莖頂,花色粉紅色,花朵形似鶴鳥展翅,唇瓣紫紅色條紋,中間黃色龍骨。
果實為五稜柱形的蒴果,長約10 cm,成熟後裂開,具薄翼之種子隨即散出。原產尼泊爾、斯里蘭卡、泰國、寮國、越南、日本、馬來西亞、爪哇、中國及台灣。台灣生長於1000m以下的山區或平地。可作為園藝觀賞或切花用,莖、花可供藥用。繁殖方法用分株、組織培養或無菌播種。適溫15~18℃。

f_MG_6015f_MG_6019f_MG_6796f_MG_6797

馬兜鈴

fDSC01891

馬兜鈴(學名:Aristolochia debilis),中文名因其成熟果實如掛於馬頸下的響鈴而得。同屬的北馬兜鈴(A. contorta)也有相似藥效。
馬兜鈴為多年生的纏繞性草本植物。其果實為中藥之一種,稱馬兜鈴。其根稱青木香,藤稱天仙藤,也可藥用。
馬兜鈴含有的馬兜鈴酸具有腎毒性、也是致癌物質。只要非常少量的服用,就會大幅提高未來上泌尿道系統(包含腎臟)的癌症的風險,而較為多量、較為長期的服用則會造成不可逆轉、不可停止的腎衰竭。

當馬兜鈴開出薩克斯風狀的花朵時節(2~5月),也就是欣賞鳳蝶的好日子。從幼蟲、蛹、到成蝶,或者從黃裳、紅紋、大紅紋、麝香、台灣麝香等鳳蝶幼蟲,均是以馬兜鈴為食草的。

整體特徵:全株無毛,全株有毒,種子毒性較大[1]。
莖:莖細長,扭曲,有棱。
葉:葉互生,葉片三角狀狹卵形,卵狀披針形或卵形,全緣。
花:花單生於葉腋生於葉腋,花梗細長,花被喇叭狀,先端偏斜。花基部膨大呈球狀,中間收縮成管狀,緣部卵狀披針形,近花的緣

部暗紫色,近花的基部淺黃綠色,內有雄蕊6根及柱頭6根。
果實:果實屬蒴果,形狀為橢圓形或倒卵形,下垂。果實長約3--5cm,直徑為2--3.5cm。表面具黃綠色及灰棕色,有12條縱稜線,由稜線分出多為橫向平行的細脈紋。基部有細長果梗,果皮輕脆,易裂為6瓣,當果皮裂開時,果梗也相互分裂為6條。果皮內表面平滑且帶光澤,有較密的橫脈紋。果實6室,每室具多數平疊的種子。成熟時自基部延腹縫開裂成六瓣,果柄也隨之開裂。果實別名為水馬香果、三角草秋木香罐。為中藥材殺人良藥中的一種。 清·陳修園在《神農本草經讀》卷四·馬兜鈴的註解中,提到「今人惑於錢乙補肺阿膠散一方,取用(馬兜鈴)以治虛嗽,百服百死」。

種子:種子扁平而薄,三角形或扇形,種子長0.6--1cm,寬0.8--1.2cm,邊緣具淡棕色的寬翅。氣微特異,味微苦。
[編輯]特殊的傳遞花粉方式
馬兜鈴花的形狀如同一漏斗,花緣部有一「開口」;花中部為管狀,管內長滿了向內的毛;花基部膨大呈球狀,內為一空腔。花基的空腔內底部有一突起物,突起物的上部為接受花粉的柱頭,突起物的四周長有6個雄蕊。
花通常在清晨5時候左右開放,開放時發出腐臭氣味,花基部的空腔內味道最濃。這臭味吸引了常在腐敗物上尋食的昆蟲,通常是蠅類,如潛葉蠅。
當昆蟲被臭味吸引而來,鑽到味道最濃的花基部的空腔內時,由於如細管狀的花中部內長滿了向內的毛,昆蟲進入容易出去難,進入的昆蟲將被逼留在花中過一天,空腔內長有蜜汁讓昆蟲飽餐。
次日,清晨3時半左右,花藥開裂,散出花粉,而昆蟲為了逃脫,在花內亂鑽期間身上粘了許多花粉。而這時花中部的毛開始變軟,萎縮,長度只有之前的4份之1,且貼在花中部內壁上。此時昆蟲得以逃脫。
之後此昆蟲又被另外一朵馬兜鈴花的氣味吸引。又一次被禁閉,期間把花粉散播在柱頭上,替馬兜鈴完成了異花傳粉。
馬兜鈴雌蕊先熟,清晨開花到半夜乃柱頭受粉時間。半夜後柱頭逐漸萎縮,失去受粉能力;而雄蕊則在這時期成熟。以此避免自花傳粉。
馬兜鈴花主要吸引對象是體型小的蠅類。蜂與蝶不喜臭味,且體型較大,鑽不入細狹的花中部。而蜂蝶的長吻也達不到蜜汁所在。

fDSC01887fDSC01895

2013年1月26日 星期六

渴望生命

w_MG_9745

我們是為著生存而生存的。
生存--不是一個過程,而是一個目的,一個結果。
生命中的欲望,無窮無盡。什麽都沒有的時候,有太多的渴望。而當一切擁有了,卻忽然迷失,不知道到底要什麽了。
人常為目的而生存,而不知生存已是目的。

2013年1月14日 星期一

真菌

k_MG_9485血紅密孔菌
學名:Pycnoporus sanguineus (L. ex Fr.)Murr.
別名:朱紅密孔菌、血紅栓菌、林投菇
屬多孔菌科一種,是木棲腐生的中小型菇類,該菇類生長於如台灣等地之低中海拔林區,生長期間約是在春夏兩季之間。
常見於木麻黃跟林投的木材腐朽菌,又叫做林投菇。是常見而且美麗的真菌,全株裡裡外外一片血紅般亮麗色澤。

k_MG_9489

k_MG_9884

===

w_MG_9487東方栓菌
學名:Trametes orientalis (Yasuda) Imaz.

w_MG_9883

2013年1月12日 星期六

w_MG_9684

窗是將你眼前的世界濃縮在一起的凸透鏡。
窗是可以讓你躲在其後慢慢欣賞世界的美麗屏障。
窗是將人與大自然聯繫起來的透明橋樑。
窗是居室中一道絕美的為陽光而作的裝飾品。

2013年1月7日 星期一

舞荷心影

d_MG_9622

人生何必多愁善感,何必被名利地位所拖累,
這殘落的蓮,它讓人想到生命原來便是如比:有輝煌就要有凋零,
有成功也有失敗,這是自然的規律,我們順應生命順應自然。
在繁華褪盡的蕭索裏,能坦對枯榮,靜觀浮沉;
在世事紛雜的勞累中,能保持心靈的豁達與寧靜;
在生命的守望堅持與經驗歷練下,能更加成熟和堅強,
生命之於每個人或許會有不一樣的眷顧與面對,
如真情,不知所起,而一往情深;如真愛,不知所依,而至死不渝,
但奏一闕心靈之謠,以水為家,以蓮為塚,生死相偎。
殘蓮零落猶如詩;依舊堅守凋零的菡萏,默默地守望著來年的萌生,
我相信人生的起伏大體相同,必須面對生命之順流逆境,
瞧殘蓮枯荷如淡看人世榮辱沉浮,笑對人生!
人賞荷還是荷賞人 轉個角度不同世界
人賞荷更是荷賞人 換個角度即知荷心


2012年12月23日 星期日

楓葉

t_MG_0071

楓樹是金縷梅科的落葉大喬木,原產我國大陸南方各省和台灣省平地到海拔一千公尺山地。樹高可達四十公尺,樹幹通直,老樹皮暗褐色有縱裂痕。楓樹的樹脂有香味,可供藥用或作線香,所以也叫楓香或香楓。樹幹是栽培香菇最好的材料。
楓葉變紅,是由於花青素的作用。秋天天氣冷了,樹葉輸送養料的能力減弱,葉子裡的養分葡萄糖輸送不出去,留在葉子裡,變成花青素,葉子逐漸變紅。同時,由於天氣變冷,葉子裡的葉綠素不斷分解,綠色減弱,被紅色代替。花青素遇到酸才呈現紅色,所以只有酸性葉子才能變紅,楓葉屬於酸性葉,所以秋天會變成紅色。
另外,還有一種有名的紅葉植物叫做戚樹。一般人常把楓和戚混淆不清,在植物分類上,這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植物。楓樹是金縷梅科,戚樹是戚樹科植物;前者的葉片互生,果實為刺球狀;後者的葉片對生,果實為長有翅膀的翅果。
t_MG_0444t_MG_0445t_MG_0448htDSC01369tDSC01374htDSC01375htDSC01376h